南京博物院:玉美神州 & 宫廷钟表

2024-01-13 300 0

中华民族对玉的称许和推崇,并不在其“黄金有价玉无价”的高昂,更在其“九德早扬馨”的祈盼。蕴含着中华民族对完善人格、高尚境界、清平世道的探寻求索。玉,凝聚了华夏广土巨族的共识,勾勒出中华民族美美与共的精神图景。

玉,上,可以是“书之竹帛,镂之金石”的历史大事件载体;下,可以是寻常妇孺、百姓人家的日常用品。兼容并蓄,包罗万象,玉,就这样走进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和现实生活中,散发出温润而近人、缤纷又雅洁的光华。

镶玉嵌宝石鎏金银漆盒(唐五代,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吐尔基山辽墓出土,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盒为漆胎,银鎏金外包,盖面正中嵌浮雕团龙玉片,各层之间镶嵌玉片、红宝石、水晶和绿松石等玉石。盒盖内镶一层银片,其上以鎏金錾刻的技法饰庭院赏乐图。

玉粱金宝钿带(北朝-唐早期,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南里王村贞观元年(627)窦皦墓出土,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藏)

玉带框皆以白玉制作,框内以“金筐钿真珠装”。它由三件圆首矩形銙、一件圆首矩形銙尾、八件圆形銙、一件圆形偏心孔环、一件装饰性的忍冬形革尾和一件带头(玦)组成。文献中称玉带框为“玉粱”,其“金筐钿真珠装”工艺精湛,富贵华丽。玉带虽主体以华夏民族所珍重的白玉为质,但其金筐宝钿的装饰技法、所用宝石的产地,甚至带具上忍冬样式的革尾,无不散发着浓郁的异域风情。

深斑玉带(唐,陕西省西安市何家村窖藏出土,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该套玉带出自“光明碎红砂”银药盒中,玉银盒上的墨书所记“十五事并玦”相符。带具玉料白色玉墨色相间,具有水墨的意蕴,该玉料按题记所言,时下称为“深斑玉”。

嵌宝石螺钿平脱八出镜(唐)

高士抚鹿图玉饰(唐-五代,江苏省无锡市扬名乡万历二十四年(1596)顾林墓出土,无锡博物馆藏)

青白玉海水云龙纹炉(宋,故宫博物院藏)

炉身两侧雕长方形龙首吞流耳,外壁高浮雕海水云龙纹。龙两侧祥云缭绕,身下波涛起伏,动感十足。此炉造型仿青铜簋,纹饰图案又有宋代流行风尚,显示了宋代仿古不泥古的玉雕特点。

左侧:青玉镂雕松下仙人长方嵌件(宋,故宫博物院藏)

右侧:山林高士玉图画(宋-金)

镂雕高士和童子游逸于山林树石的场景,玉的皮色为整个画面增添了静谧悠远的意境,好似在人间独辟一片仙境,供高士沉思凝望,使其与天地合一,超然物外。玉图画的整体构图颇有宋代山水画中山林高士图的神韵。

孔雀园林玉图画(宋-金)

玉簪一组(明)

左侧:仿古龙把玉杯、右侧:螭虎纹玉花杯(明)

仿古玉觚(明)

觚是盛行于商周时期的一种青铜酒器,该觚为整块玉料琢制,整体气息仿古而出新。明代文人常在室中插花自娱,商周青铜器或摹古器是花器首选。

《纪绩嘉诚》玉册(一套10册)(清嘉庆)

玉册外有硬木函,周边云龙纹填金,正中螺钿嵌“纪绩嘉诚”,函内叠放玉册。玉册作于嘉庆二年(1797),共十册,由含墨点的青灰玉剖成。首页为题名“纪绩嘉诚”,满布云龙纹,尾页浅刻龙纹,均填金,正文两面均有字,行书填金。玉册记述乾隆末年西南爆发叛乱,勒保、吉庆等名将出征,即将凯旋,皇帝作诗记功之事,显示了乾隆帝捍卫国家一统的决心。

青玉交龙钮“太上皇帝之宝”(清嘉庆,故宫博物院藏)

方形玺,印文为汉文篆书。钮上二龙相交,两龙中间有孔,付黄色绶带。乾隆因“不敢上同皇祖(康熙)”,早年立誓,若得在位六十年当即归政。乾隆六十年(1795)九月,乾隆帝在圆明园勤政殿宣谕建储,命于次年改元嘉庆,自己为“太上皇帝”,宫中仍称乾隆年号。乾隆帝镌“太上皇帝之宝”数方,在内府收藏的书画上多有钤盖。

嵌宝石乌纱翼善冠(复原冠体)(明中期,北京市昌平区十三陵定陵万历皇帝棺内出土,明十三陵博物馆藏)

冠体用西竹丝编成六角形网格为胎,后山前面嵌二龙戏珠,龙身为金累丝编结制成,每条龙上嵌有宝石和珍珠,中有金火焰一个。明洪武三年(1370),朱元璋下诏重新规定了服饰制度,至永乐三年(1405),确定皇帝常服冠以乌纱覆之,称“翼善冠”。

素面玉带(明晚期,北京市昌平区十三陵定陵万历皇帝棺内出土,明十三陵博物馆藏)

王鏊像轴(明)

芙蓉石蟠螭耳盖炉(清乾隆)

左侧:痕都斯坦青玉嵌宝石长颈盖瓶(莫卧儿帝国,17-18世纪,故宫博物院藏)

器型优美,嵌宝华丽,为典型印度莫卧儿帝国玉器。乾隆三十二年(1767),乾隆帝写了一篇长文《天竺五印度考讹》,第一次对痕都斯坦这个名词进行了详细的考证。此后,这些带有伊斯兰风格的异域玉器常被统称为痕都斯坦玉器。

右侧:乾隆御题痕都斯坦青玉菊瓣式盘(莫卧儿帝国,17-18世纪,故宫博物院藏)

盘面阴刻楷书乾隆四十年(1775)御题诗《咏痕都斯坦玉盘》,并“几暇怡情”隶书印。乾隆皇帝在诗注中提到,曾以此盘盛放苹果、石榴、木瓜三种水果,陈设在宫殿中。

翡翠碧玺金背云朝珠(清,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嘉庆二年(1797)毕沅家族墓出土)

清代冠服制度,朝珠为身份尊贵、区分等级的标志。翡翠朝珠由108颗色泽相同、大小一致的翡翠珠宝穿成,四颗稍大的粉红色碧玺佛头间隔其中,佛头塔为同质的碧玺,背云鎏金嵌宝。108颗翡翠珠,颗颗翠色浓艳欲滴,水头鲜亮润泽,由一块品质上乘的翡翠玉料切割琢制而成。

清 孔昭新《关天培朝服像》(清)

关天培是清末著名爱国将领,任广东水师提督,曾支持林则徐虎门销烟。此件作品为清人所绘关天培朝服像。画像描摹生动,朝服顶戴和挂朝珠绘制细腻,是研究清代官员服饰的重要资料。

左侧:乾隆御题碧玉兽面卧蚕纹壁、右侧:御制《圭瑁说》青玉圭(清乾隆,故宫博物院藏)

圭为六瑞之一,是古时重要礼器,本器为乾隆时期仿古器。正面镌刻乾隆帝御制《圭瑁说》全文,计四百余字,文中乾隆据文献对圭和瑁做了形制和功能的考据。

鎏金白马头金刚佛铜像(清,公元1644-1911年)

鎏金铜佛像(清,公元1644-1911年)

鎏金释迦佛铜像(清,公元1644-1911年)

鎏金无量寿佛铜像(清,公元1644-1911年)

鎏金铜佛塔(清,公元1644-1911年)

鎏金释迦牟尼铜像(清,公元1644-1911年)

鎏金铜佛塔(清,公元1644-1911年)

鎏金铜佛塔(清,公元1644-1911年)

鎏金释迦牟尼铜像(明,公元1368-1644年)

鎏金药师佛铜像(清,公元1644-1911年)

宫廷钟表:

中国计时器的使用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2000多年以前,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开始使用圭表、日晷和漏壶等计时器。明末清初,随着欧洲传教士的到来,由欧洲人发明的现代机械钟表被带到了中国。1601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向明神宗万历皇帝进献了两座自鸣钟,在当时的宫廷内引起了轰动。至十七世纪,清康熙帝倾慕欧洲的科学技术,收集了许多西洋的科学仪器和各类时钟。当时,来华的欧洲传教士都把西洋钟当作礼物献给中国皇帝或王公大臣以求得支持,西洋钟在当时已经成为中国人认识西方文化的一个重要媒介。受此影响,清政府设置了做钟处,广州、苏州等地亦纷纷模仿西洋钟或创新制造机械钟表。

铜镀金仙鹤时乐钟(清乾隆,公元1736-1795年)

红木插屏钟(民国,公元1912-1949年,南京造)

花瓶式三套弦时乐钟(清,公元1644-1911年,广东造)

铜镀金卷帘式人物敲钟(清,公元1644-1911年,苏州造)

白石座铜镀金自动交换时刻钟(清,公元1644-1911年,广东造)

山子鸟音水法钟(清,公元1644-1911年)

木楼篷式时乐钟(清,公元1644-1911年,苏州造)

铜镀金嵌珐琅人敲时乐钟(清嘉庆,公元1796-1821年,广东造)

图15:十二时辰坠力木壳挂表(清,公元1644-1911年)、图16:铜天文挂钟(清嘉庆,公元1796-1821年)、图17:木长匣天文铜挂表(清初,公元1616年)、图18:铜干支计时圆形钟(晚清,公元1840-1911年)

铜镀金辇式提闸四套弦时钟(清乾隆,公元1736-1795年,广东)

红木嵌螺钿座钟(清,公元1644-1911年,广东造)

嵌珐琅转鸟开荷花缸(清乾隆,公元1736-1795年)

铜镀金亭子人物敲钟(清,公元1644-1911年,英国造)

左侧:铜镀金转花水法时乐钟(清嘉庆,公元1796-1821年,英国造)

右侧:铜镀金反光镜滚球钟(清,公元1644-1911年,英国造)

左侧:玻璃座钟(晚清,公元1840-1911年,法国造)、右侧:铜镀金鸟音钟(清,公元1644-1911年,法国造)

布谷鸟坠力钟(清,公元1644-1911年,德国造)

铜镀金嵌彩料石人敲时乐钟(清乾隆,公元1736-1795,英国造)

铜镀金鸟笼钟(清乾隆,公元1736-1795年)

铜镀金福禄寿三星钟(清乾隆,公元1736-1795年)

素三彩五福捧寿纹盘(乾隆)

粉彩吉祥纹带钩【组】(乾隆)

炉钧釉三系瓶(雍正)

豆青釉日月盖罐(乾隆)

粉青釉长腹盖罐(雍正)

窑变釉出戟尊(雍正)

茶叶末釉石榴尊(雍正)

青花十二月花卉纹杯【组】(康熙)

黄地斗彩龙凤纹盘(康熙)

粉彩松鼠纹四方瓶(清乾隆,公元1736-1795年)

体和殿黄地粉彩花卉圆形花盆(清同治,公元1862-1874年)

铜珐琅梅瓶(清,公元1644-1911年)

紫檀边海棠式镶嵌玉石花卉挂屏(清,公元1644-1911年)

冬青釉八卦纹琮式瓶(清宣统,公元1909-1911年)

粉彩太平有象瓷塑(清乾隆,公元1736-1795年)

金佛塔(清,公元1644-1911年)

孝贞显皇后鎏金铜发塔(清同治,公元1862-1874年)

铜珐琅塔(清,公元1644-1911年)

金坛城(清,公元1644-1911年)

粉彩莲座托八吉祥(清嘉庆,公元1796-1821年)

翠玉双耳四足带盖长方炉(清,公元1644-1911年)

仿古龙首衔环耳白玉炉(清乾隆,公元1736-1795年)

青玉双耳长方盖炉(清,公元1644-1911年)

云龙纹玉水洗(清乾隆,公元1736-1795年)

翠玉双耳活环带盖炉(清乾隆,公元1736-1795年)

湖绿地墨彩加粉花鸟纹荷花缸(清同治至光绪,公元1862-1908年)

斗彩双凤八吉祥纹盘(清乾隆,公元1736-1795年)

青花缠枝莲托八吉祥纹尊(清雍正,公元1723-1735年)

屏风

百宝嵌梳妆箱(清,公元1644-1911年)

雕漆三国演义人物大瓶(清,公元1644-1911年)

青花莲花托八吉祥纹盉式壶(清乾隆,公元1736-1795年)

项圣思作紫砂桃形杯(清,公元1644-1911年)

图25:绿地粉彩荷叶形紫砂酒令杯(清,公元1644-1795年)

黄釉描金爵(清乾隆,公元1736-1795年)

雕漆宝座(清,公元1644-1911年)

储秀宫红彩云龙纹瓷盘(清光绪,公元1875-1908年)

黄釉牺耳瓷尊(清乾隆)

铜珐琅太平有象(清,公元1644-1911年)

从左到右依次是:泰元八年砖(东晋(383),南京市苜蓿园出土)、凤凰元年砖(东吴(272),溧阳市东王公社出土)、莲瓣纹砖(南齐,丹阳市胡桥公社出土)

石辟邪(南朝)

滑石牛(南朝,南京市甘家巷出土)

左侧:滑石猪(南朝,南京市甘家巷出土)、右侧:滑石猪(南朝,南京市铁心公社出土)

图1:青釉盘口壶(南朝晚期)、图2:青釉四系盘口壶(南朝)、图3-4:青釉四系盘口壶(东晋)、图5-10:青釉四系盖罐(东晋)、图11:青釉四系壶(东晋)、图12:青釉四系盘口壶(东晋)、图13:青釉双系盘口壶(东晋)、图14:青釉四系盘口壶(东晋,南京市栖霞山出土)

龙首陶座(南朝,南京市富贵山出土)

武士陶俑(六朝)

灰陶俑(六朝)

陶顶罐俑(东吴,南京市甘家巷出土)

红陶佛像(东吴,凤凰二年(273年),南京市赵士岗出土)

青釉狮形水注(西晋,南京市六郎公社出土)

图2:青釉蛙形水注(西晋,南京市明故宫遗址出土)、图3:青釉蛙形水注(东吴,凤凰二年(273年),南京市赵士岗出土)、图4:青瓷鸟形水盂(南朝,南京市富贵山出土)

青釉四系带盖水盂(西晋,南京市西岗出土)

铜鐎斗(西晋,元康四年(294年),句容市石狮公社出土)

陶凭几(东晋,南京市赵士岗出土)

人骑兽形铜灯(南朝)

图4:青釉鸡首壶(东晋,南京市郎家山出土)、图5:青釉鸡首壶(东晋,南京市合班村出土)、图6:青釉鸡首壶(东晋,南京市郎家山出土)

青釉盘口四系羊首盘口壶(东晋,南京市幕府山出土)

图11-12:青釉狮形水注(西晋,元康七年(297年),南京市江宁区张家山出土)

灰陶牛车(六朝,南京市石门坎出土)

陶牛(南朝,南京市童家山出土)

陶牛(六朝)

陶牛车(南朝,南京市砂石山出土)

青瓷羊(西晋,南京市西岗果木场出土)

青釉瓷神兽尊(西晋,宜兴市周墓墩出土)

青釉狗圈(西晋,仪征市龙河公社出土)

“卞氏王夫人”墓砖(东晋,太和元年(366年),南京市赵士岗出土)

铜灯(西晋,元康四年(294年),句容市石狮公社出土)

青瓷飞鸟人物堆塑罐(西晋,元康四年(294年),句容市石狮公社出土)

青瓷堆塑罐(西晋,元康七年(297年),南京市江宁区张家山出土)

青瓷鸟兽人物堆塑罐(西晋,南京市西岗山出土)

鼓吹出行砖画(南朝)

狮子砖画(南朝)

说唱俑

相关文章

体验记,首乘东方航空 C919
成都记,成都博物馆
成都记,武侯祠
成都记,宽窄巷、忆东郊
 夜游平江路,梦回姑苏繁华夜
合肥记,明教寺、古逍遥津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