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记,南浔古镇刘氏梯号

2022-08-16 501 0

刘氏梯号是面西的中西式建筑群,俗称“红房子”,主人刘安泩,号悌青,刘镛三子。正厅名为崇德堂,故又称刘氏悌号。崇德堂总体建筑由南、中、北三部分组成 。中部建筑以传统儒家文化思想理念的厅、堂、楼为主体,最有特点的是南、北部中式建筑融入西欧罗马式建筑,其中北部欧式建筑立面尤为壮观,大宅高达恢宏,以精美的砖雕、木雕、石雕见胜。

大厅为一中式厅堂,堂中悬挂着“崇德堂”匾额,两侧有抱柱联及画屏,中间柱粗须两人抱合,正梁上有鎏金平升三级图案,梁坊、雀替、轩廊、落地长窗、地坪窗等均刻有精美吉祥图案,体现出刘氏家族的传统风范与品位。

二厅堂中悬挂着“抱悫盒”匾额(抱悫盒意喻坚守诚笃忠厚,法正则民)。宅后原辟一草地为网球场,一边角上饲养奶牛。东西潭边钟楼上曾有一口巨大的自鸣钟,远近都能听到它的声音。现已成一近300平方米的花园,园内种树栽花,叠石为山,种植白皮松,且有一月牙形潭池,蓄水栽荷,潭池边上有亭、回廊等建筑小品,配以美人靠,以供游人休憩。

房屋主人刘悌青是南浔“四象”之首富刘镛的第三个儿子,直隶省候补道员,钦加三品衔,房屋边上有一花园弄。花园弄的名称源出于元末的南浔华家,因华家在此弄内建有一花园,故名花园弄。清代文字狱“庄氏史案”中的庄家也曾居此处,案发后房屋被毁,刘家就在此旧址上建造“悌号”。【来源百度百科】

进门后的假山与假荷花

进门后屋前的庭院,水缸里养殖着睡莲。

庄氏史案馆

一个人最伤心的事情,无过于良心的死灭。—— 郭沫若

两侧题有:“猛志逸四海,奇龄迈五龙”

清军入关

商贸发达,描述商贸的变迁。

形胜之地,南浔地处杭州嘉湖平原北部、太湖之南,东与江苏苏州(吴江区)接壤,西距湖州市区32公里,是连接苏南经济圈的东大门。自南宋起,已是“水陆冲要之地”,“耕桑之富,甲于浙右“。因滨浔溪河而名浔溪,后又因浔溪之南商贾林、浔溪两名各取首字,改称南浔。

经济繁荣,明朝时期,浙江湖州出现了”富者田连阡陌,桑麻万顷“的景象,在江南地区还出现了不少专门向市场提供各种经济作物的经营地主。这些经济现象说明商品经济得到发展。明中后期,江南赋税占全国的60%,其中,南京、苏州、杭州约占40%,湖州、嘉兴地区约占20%。蚕丝业的兴起和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南浔经济空前繁荣,民间有”湖州一个城,不及南浔半个镇“。

湖丝贸易,湖丝,特指中国明清时期浙江湖州府出产的蚕丝,有头蚕、二蚕、末蚕之分,质量以头蚕为上,其细而白者,称为合罗,专为皇帝织造御服所用;稍粗者,称为串五;又粗者,称为肥光。产于乡村市镇七里(辑里)村的蚕丝质量最佳,价高且受市场欢迎。两千多年前中国与西方开始丝绸贸易,明代海路贸易开通以后,湖丝借助海上丝绸之路走向了日本、南阳、欧洲等地。

湖笔制作,湖州笔工奉蒙恬为笔祖,不仅说湖笔的悠久,也说明湖笔很早就解决了制笔工艺的核心技术。明朝谢在杭《西吴枝乘》一书中说到”毛颖之技甲天下“,是对湖笔制作技艺最高的赞誉。李诩《戒庵老人漫笔》加载”弘治时,吴兴笔工造笔进御,有细刻小标云:‘笔匠施阿牛’,孝宗见而鄙其名,易之目施文用。“一时成为佳话。”一部书画史,半部在湖州“。文房四宝之首的湖笔,积淀着数百年制笔业与书画史的文化传承。遍布全国的文人或书或画时,均以能拥有正宗湖笔而开怀。

《庄氏史案》吴之荣拜访庄家

文脉深厚,这里介绍了古代的几个文人:朱国桢、范应期、张先。

庄氏廷鑨重编明史,清顺治十七年(1660年),南浔富户庄廷鑨购得明大学士、首辅朱国桢生前的部分明史稿后,聘请了一批江浙学者,对尚未刊刻的《明史概 · 诸臣列传》等稿本进行重编,增补了天启、崇祯两朝史事,辑成《明书辑略》。编纂完成后,庄去世。其父庄胤城为遂子遗愿,请闲居在家的原明礼部主事李令皙作序后刊刻,于顺治十六年(1660)冬正式在书坊出售。《明史辑略》是以清美堂朱史氏的名义刊刻的,除作序者外,其余罗列的”参订者“18人。

巡抚下文学道处置,杭州镇浙将军柯奎转告浙江巡抚朱昌祚,朱昌祚下文给湖州学道胡尚衡处置。由此牵及幕客程维藩、巡抚朱昌祚、督学胡尚衡,并归安、乌程两学官等。

升堂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中式建筑融入西欧罗马式建筑

桌椅、家具

将中与西的建筑风格相结合,建筑立面尤为壮观,大宅高达恢宏,以精美的砖雕、木雕、石雕见胜。这也便是人们口中所称谓的网红建筑 —— ”红房子“。

清醒书屋,刘梯青以此告诫自己读书、做人、做生意要时刻清醒,不能迷失。匾额之下挂有诸葛亮的名句:非宁静无以致远,非淡泊无以明志。书屋上的雕刻为一绝,木雕、砖雕华丽繁琐,每一幅都是一段传统故事,以刻画抒情,是中国儒家文化的居住理念。

莲花种

一代宗师 —— 吴宝康,1917年生于南浔,幼年求学上海。1935年,进入上海英商汇丰银行。博览进步书籍,接受马克思主义。1939年在上海参加中国共产党,后任中共东路特委刊物《江南》社社长。

清风诗词

无言无语晚风中,淡泊一生甘始终。

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

... ...

徐迟《江南小镇》

公正无私似龙图 —— 吴应棻(约1690—1740年),原名应贞,字小眉,号眉庵,文号清灵山人,菱湖人。中进士,授编修、河南乡试副考官。1735年任湖北巡抚,升兵部右侍郎。

针砭时弊促改革,雍正十三年(1735年),任湖北巡抚,升兵部右侍郎,仍署巡抚事。上疏弹劾布政使李世倬、按察使胡瀛为政废弛,受雍正帝嘉奖。乾隆元年(1736年),吴应棻入都供职。他针对各级机构幕僚主权乱政的弊端,上疏力主改革,深得乾隆帝赞许。

秉公执法断奇案,乾隆帝命其断河南疑狱、参与广东办案,他秉公执法。在湖北巡抚任上,平凡位列明清十大奇案的“麻城案件 —— 涂如松冤案平反”。案情上奏朝廷,袁枚称,吴应棻巡抚湖北,“平反麻城冤狱,为海内所称”,当地老百姓甚至把他看作“龙图再世”。

勤政爱才不爱财 —— 孙在丰(1644—1689年),字屺瞻,浙江德清人。世居南浔菱湖,清朝治河名臣,清廉贤德,甘于清贫,位至内阁学士。

爱才心切不求报,孙在丰才情出众、声名远播、人格独立。不屑于权贵厚礼拉拢,对有才能的穷书生推举心切,举荐人若厚礼相谢,他便改变看法,甚至撤回举荐信。孙在丰带病阅卷,有同僚者阻挠他举荐他人,一气之下,因病不起,他对侍从说:“我就是死了,也要对年轻人讲明白。读书要自爱,不要学为幕友,坏了心术。”

清贫学士重孝廉,孙在丰对长辈十分孝敬。见长辈,让他坐他才坐,不说让他坐便不敢退离,有过错就长跪不起,直到长辈脸色变好为止。虽位至内阁学士,却终身甘于清贫,以至于去世后没钱举办丧事,在友人帮助下才归省安葬。

清风徐来

古镇迎亲

管家打头阵

新郎新娘以及两个贴身丫鬟

嫁妆船

迎亲队伍到了贻德广场门口的码头,就结束了,接下来就是在广场的舞台上表演拜堂环节。

迎亲结束,新郎新娘走在最前面,丫鬟们紧随其后。

南浔特产蟹黄香酥饼

相关文章

黄山,西海大峡谷
泉州记,礼佛开元寺、闲逛西街
上海记,信步武康路、豫园、外滩
你好,贵阳
昆明记,时隔九年的Citywalk
丽江记,偷得半日闲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