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记,天一阁博物院(下)

2024-01-26 991 0

明夷待访录,作者:黄宗羲,清抄本

明文案,作者:黄宗羲,清稿本

公祭天一阁创始人范钦署名录,作者:张原炜撰,赵万里等署名,年代:1933年

左侧:荷花开了银塘,悄悄新凉早。作者:饶宗颐,年代:2013年

右侧:书藏古今,港通天下。作者:饶宗颐,年代:2013年

“八十年代,我与梁耀明、陈十发诸君子访浙东,江南诸胜,同游之乐,酬唱之宜,今犹历历在目。久慕天一阁藏书,时亦有幸造访,印象良深。时隔近三十年,近闻天一阁博物馆,香港大学饶宗颐学术馆欲开展学术合作,不胜欣喜,亦感叹这意想不到的缘分。” —— 饶宗颐致天一阁书信

《天一阁书目》作者:范邦甸等,版本:清嘉庆十三年扬州阮元文选楼刻本

《天一阁书目》作者:范邦甸等,版本:清嘉庆十三年扬州阮元文选楼刻本

天一阁题诗,作者:郭沫若,书体:行草,年代:1962年。题诗内容:“明州天一富藏书,福地嫏嬛信不虚。历劫仅存五分一,至今犹有万卷余。林泉雅洁多奇石,楼阁清癯类硕儒。地六成之逢解放,人民珍惜胜明珠”。

“古阁藏英”,作者:沙孟海,书体:楷书,年代:1981年。

“南国书城”,作者:潘天寿,书体:隶书,年代:1962年。

天一阁题字,作者:金庸,年代:1994年。题词内容:“天一阁名甲海内,为全祖望、黄黎洲诸名儒旧游之所,小子心仪数十年矣。今得登临,想象先辈风范,瞻仰四明文教,诚慰平生之愿。”

天心复要,作者:鲍泰,版本:明抄本

天一阁进呈书目,作者:范懋柱,版本:民国抄本

重修天一阁老照片,作者不详,年代:1934年。

重修天一阁委员会公函,作者:陈宝麟,冯贞群,年代:1933年。

天一阁题字,作者:诺敏敦 ▪ 西哈努克(柬埔寨),年代:1988年。

报纸刊登的“保卫天一阁”文章

《文物》杂志,于1977年1月刊登的《缅怀周总理对文物考古工作的亲切关怀》一文。

“革命前驱辅弼才,巨里隐翳五洲哀。奔腾泪浪滔滔涌,吊唁人涛滚滚来。盛德在民长不没,丰功垂世久弥恢。忠诚与日同辉耀,天不能死地难埋。”

—— 《怀念周总理 》作者:郭沫若

《缅怀周总理对文物考古工作的亲切关怀》,作者:国家文物局理论组,版本:1977年8月第一版。

书案

洪武元年颁降春秋通祀祭文永乐四年敕礼部谕旨碑,明嘉靖三十六年。

东侧的走廊墙面嵌入了一面面石碑

百鹅亭,明代万历年间遗物,系墓前祭亭,原在宁波南郊祖关山,1959年移建于此。此亭结构精巧,雍容华丽,枋额等处雕有“鱼跃龙门”、“双狮戏球”、“海马跃浪”、“麒麟招宝”等图样。

庭院一角

凝晖堂内的石碑展览,凝晖堂为砖木,石柱结构的清代建筑,内设“四明兰亭专题陈列”。四明为文物之邦,文献渊薮,与王羲之及其《兰亭序》有深厚的渊源。在四明所存诸多《兰亭序》碑帖中,尤以天一阁所藏之神龙兰亭为最,此碑笔法秾纤得体,破锋和剥落的痕迹均忠实摹出,被学术界公认为存世《兰亭序》传本之冠。

董其昌临兰亭序(清)

天一阁南园池塘一景

石神兽

天一阁东园假山有一亭

石神兽

德和堂,两侧题有“世事沉浮中发白,人情冷暖马牛风”。

德和堂现在内为麻将起源地陈列馆,麻将是中国博弈文化中集大成者,由马吊牌、骰子和宋代三十二张宣和牌化合而成,它的整合、流传、发展都和宁波息息相关。我们利用麻将发明人陈政钥先生家族的宗祠,分“麻将的历史和文化”、“麻将与宁波”、“世界各地麻将牌展示”三部分,并配以中式、西式两间棋牌室和“三缺一”的塑像,向观众呈现了麻将的历史和发展,理清了麻将源流的脉络。本陈列重在展示麻将运动的趣味性和益智性,旨在提倡健康文明的竞技麻将运动。目前,本馆是国内唯一一家以麻将为主题的专题性陈列馆。

上有“德和堂”匾额,下有联“济世兴邦皆学问,齐家立业即文章”。

骨制竹背竹叶索子牌(中国)

骨制竹背竹叶索子牌(中国)

骨制竹背菜状春夏秋冬牌(中国)

石制竹背春夏秋冬百搭牌(中国)

塑制水浒传牌(中国)

铜制无花牌(韩国)

骨制竹背白板有框牌(中国)

竹制琴棋书画梅兰竹菊牌(英国)

树脂制普通牌(越南)

骨制竹背点棒牌(英国)

塑制春夏秋冬牌(日本)

骨制竹背春夏秋冬牌(日本)

竹背春夏秋冬牌(日本)

塑制春夏秋冬梅兰竹菊牌(日本)

骨制竹背红八筒逆三筒牌(美国)

塑制福禄寿喜牌(中国)

骨制竹背春夏秋冬琴棋书画牌(英国)

木质贴尼龙中国风景牌(英国)

骨制竹背春夏秋冬梅兰竹菊牌(英国)

骨制竹背自由麻将白凤龙牌(英国)

木质贴纸白凤龙牌(美国)

木质渔樵耕读牌(日本)

赤楠

平和堂

“麻将起源地陈列馆”正门匾额,由余秋雨题写。

庭院深深深几许

宁波花轿,又称万工桥,以其做工精细而著称。此花轿高3米,长1.5米,宽95厘米,木质透雕,漆朱贴金,花团锦簇,美轮美奂。传说南宋小康王赵构被金兵追杀,幸得一个宁波村姑相救。脱险后,康王承诺来年接村姑入宫,但两人所约暗号泄露,于是赵构下旨浙东女子皆受封,出嫁时可穿戴凤冠霞帔,乘坐龙凤花轿,官员遇见,文官下骄,武官下马。于是从南宋开始,宁波姑娘出嫁坐花轿的民风愈来愈盛,花轿制作也愈来愈考究。

花轿厅院落一景

照壁

秦氏支祠,建于1923至1925年,系秦氏族人为祭祀祖先而建,时耗20余万银元。祠堂以照壁、台门、戏台、大殿为中轴线,五间二弄,前后三宸,两侧置配殿、看楼,占地2.6亩,建筑面积2000余平方米,祠堂建筑融合了木雕、砖雕、石雕、贴金、拷作等民间工艺,是宁波民居建筑艺术集大成之作。

影壁墙砖

戏台

秦氏支祠的戏台汇雕刻、金饰、油漆于一体,流光溢彩,熠熠生辉。其顶由千百块经过雕刻的榫卯拼接而成穹隆形藻井,十六层大小不一的如意斗拱成螺旋状逐阶而上,丝丝相扣,直至穹顶汇集,中间覆以“明镜”,牢固巧妙,为宁波小木工艺之杰作。

穹顶

“以興嗣歳”匾额

“慈善为怀”匾额

“顕承啟佑”匾额

明清徽派建筑风格真的很有岁月的沉淀感

归来亭

水榭兰亭

中国地方志珍藏馆,两侧题有“山中云在意入妙,江上风生浪作堆”。

这个地方是水北阁,原系晚清学人徐时栋(1814-1873)的藏书楼,后迁建于此。徐氏字定宇,号柳泉,自幼爱读书,喜藏书。其藏书历经劫难,痴心不改。所藏多乡邦文献,多重一时。现辟为“月湖书生 —— 徐时栋专题陈列”。

书房陈列

春兰

游客不算多,逛起来还挺悠闲的。

池塘假山水榭

天一阁南园,位于天一阁西南,占地3400平方米,是天一阁扩建一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1996年动土,历时二年告竣。园以水为主,水光空蒙潋滟,池岸迭石玲珑。池畔为临水的主体建筑“水北阁”;池南面建“抱经厅”。整个园林泉石雅洁,楼阁清癯,给人以闲适、雅逸和恬淡之感。

晾晒藏书,是天一阁一项传统的古籍保护措施,每年伏季到来时,将藏书从柜中取出,通风晾晒,除去虫子及虫卵,可以有效地防止书籍发霉和虫啮。

书不出阁藏天下,代不分书泽万年。

乾隆《鄞县志》卷首“天一阁图”

范钦手迹《范钦诗翰长卷》

全祖望《天一阁碑目记》

范钦所刻《范氏奇书》

范钦任南赣巡抚时奏折所编《奏议》

右侧:范钦诗文集《天一阁集》

左侧:嘉靖七年浙江乡试录、右侧:嘉靖十一年进士登科录

左侧:《甬上耆旧诗 ▪ 范钦传》、右侧:《静志居诗话 ▪ 范钦传》

左侧:阁藏丰坊经学著作《春秋世学》、中间:阁藏李攀龙诗集《拟古乐府》

左侧:北宋沈括《梦溪笔谈》关于芸草辟蠹的记载

中间:范大冲史学著作《三史统类臆断》

右侧:阮元《天一阁书目序》记载了范氏家族“书不出阁”的管理制度,子孙私自借书出阁要受惩罚。

左侧:范氏家谱之一《鄞西范氏宗谱》、右侧:范氏家谱之二《范氏支谱》

《天一阁进呈书目》

左侧:《四库全书总目》对“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的著录

右侧:乾隆《文源阁记》记载其仿照天一阁形制建造储存《四库全书》的七阁

《天心复要》

《钦定四库全书》

“南北七阁”,即北四阁:北京故宫之文渊阁、北京圆明园之文源阁、承德避暑山庄之文津阁、沈阳故宫之文溯阁;南三阁:扬州大观堂之文汇阁、镇江金山寺之文宗阁、杭州圣因寺之文澜阁,其中文源阁、文汇阁、文宗阁已毁。

御赐《平定回部得胜图》铜版画(意大利)郎世宁绘

清光绪间宁绍台倒薛福成、钱学嘉等编《天一阁见存书目》(1889)

左侧:清嘉庆间浙江巡抚阮元倡议、范钦十世孙范邦甸等编《天一阁书目》(1808)

右侧:清道光间浙江布政使、署浙江巡抚刘喜海及其编《天一阁书目》(约1847)

左侧:民国间宁波书商林集虚编《目睹天一阁书录》(1928)

右侧:民国间杨铁夫编《重编宁波范氏天一阁图书目录》(1930)

左侧:《咄咄吟》卷上记载鸦片战争中范钦十世孙范邦畘、范邦疄守阁护书。

右侧:清周彦撰《重修天一阁记》

左侧:《天一阁被窃书目》、右侧:范多枢《天一阁见存书目跋》记载范钦十世孙范邦绥及其子范多枢追回阁书

司马第府前

司马第,在古代,司马掌管军政与军赋,与司徒、司空并称“三有司”。因范钦管至兵部右侍郎,为掌管军政的官员,所以其府第人称司马第。司马第台门、耳房系1996年恢复重建。两侧题有:“夜雨闲吟左司马, 时晴快仿右军书。”

“司马第”匾额

范氏故居,原系范宅的东厅,后为范氏后裔居住之处,处于高墙环绕的天一阁藏书楼之外,做到了生活区与藏书区相互隔离,是范钦为保护藏书而精心安排的。现存建筑为清道光九年(1829)重建。

范氏故居的书房

“渔樵耕读”石刻图

照壁

獬豸,古代传说中的神兽,体型大者如牛,小者如羊,类似麒麟,双目明亮有神,额上通常长一角,俗称“独角兽”。它是正义的象征。

东明草堂,系天一阁建成之前范钦的藏书处。范钦(1506-1585),字尧卿,号东明,故题其书室为“东明草堂”,又称“一吾庐”。现东明草堂于1980年重建。

东明草堂院内一小池塘

逛完天一阁博物院后,经此三板桥街去鼓楼。

相关文章

黄山,西海大峡谷
泉州记,礼佛开元寺、闲逛西街
上海记,信步武康路、豫园、外滩
你好,贵阳
昆明记,时隔九年的Citywalk
丽江记,偷得半日闲

发布评论